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网站地图
美丽中国——中国政务信息无障碍公益行动
主页 > 新闻速递 >

“融合无障碍 社会共参与”无障碍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9-03-19 来源:中国台湾网

 

“融合无障碍 社会共参与”无障碍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中国台湾网发)
 
中国台湾网12月5日北京讯 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近年来,国家颁布和修订了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律和规定,为方便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及出行条件提供了基本保障。
 
2016年12月2日,在国际残疾人日前夕,中国首届“融合无障碍,社会共参与”无障碍研讨会活动在北京重庆饭店二层多功能厅召开,研讨会由北京创益行无障碍发展服务中心主办,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指导。出席会议的有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孙一平、国家信息无障碍公共服务平台副主任黄畅、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中心监督科科长杨凤英、台湾无障碍协会理事长林俊福、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研究所所长祝长康等嘉宾。
 
会上,与会嘉宾广泛听取了用户意见和建议,分享了无障碍建设在旅游、信息服务、硬件建设、标准等方面的经验和建设成果。
 
国家信息无障碍公共服务平台黄畅副主任向大家分享了信息无障碍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情况,黄畅副主任的介绍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是信息无障碍的重要性。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弱势人群因为自身身体机能问题不能便捷获取信息服务,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也隐藏着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同时,在国际上,信息权是一个人基本生存权利,人人共享信息服务,也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目前,我国有老年人、残疾人和文化低下人群近8亿人群存在信息获取障碍问题,加上正常人的临时障碍人数,障碍群体数量更多。
 
二是机遇和挑战。黄畅副主任表示,对于信息无障碍事业来说,如此大的用户群体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事业,出台了多项信息无障碍法律法规法律、政策。
 
信息无障碍事业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比如社会组织呼吁不够,社会宣传不够,社会意识有待提高。社会大众及各行各业对信息无障碍的认识了解度还有待提升。在我国,盲人是信息障碍的重灾人群,国内会使用读屏软件的盲人仅10万左右,我国目前的信息无障碍标准,是参照了国际上WCAG2.0标准,解决了使用读屏软件的可感知、可理解和可操作、可兼容的问题,但是局限于读屏软件上,遗漏了以下人群:没有和不会使用读屏软件的人群、视力低下人群、文化低下和文化差异人群、认知低下的人群。如何为以上将近7亿人群提供无障碍服务,这是值得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若全部按照现行标准执行将会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实现的可能性也非常低。因为我国各级政府网站数量庞大,全部完成建设,改造难度大,实现成本高。并且重写后的网页真正的无障碍功能也很有限,同时有可能影响到原网站的正常运行和网页样式。
 
黄主任呼吁,相关检测机构,在使用检测工具对网站进行检测的同时,还需增加人工检测和新的检测方式,不能光用简单的代码,也不要否决新技术。因为有的网站使用了先进智能的替代方案,虽然代码在检测工具上未必符合规范,但是使用效果非常好。希望有关检测机构,要针对这些问题,尽快研究制定新的标准和检测方案。
 
三是构建中国信息无障碍公共服务体系。2013年,中央多个主管部门牵头积极推动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中国互联网协会等部门积极开展我国信息无障碍事业的顶层设计和体系建设。相关单位、组织和企业在政策、研究及技术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服务。信息无障碍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促进了各级政府的共同参与,推动了各级地方政府开展本地化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建设并纳入本地化信息化发展规划。
 
最后,黄主任介绍了目前我国信息无障碍事业的推进情况。目前,我国信息无障碍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已有近千个信息无障碍公共服务平台上线服务。实现的服务有网站在线无障碍服务、移动端无障碍服务、搜索无障碍服务以及相应的客户端。通过以上服务,用户无需购买辅助软件,平台上所有服务全是国产的,来自于国内爱心企业,满足所有人群。
 
当今社会,随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信息无障碍交流环境,是社会公平的需要,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它与设施无障碍具有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作用。
 
无障碍事业是爱心事业,也是一项人人受益的公益事业,需要大家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携手共建文明、开发、包容、共享的信息无障碍环境。(完)
 
 
“融合无障碍 社会共参与”无障碍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中国台湾网发)
 
 
 
责任编辑:申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