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客户端讯 当老龄化遇见数字化,积极探索科技适老,推动面向老年人需求的数字社会建设,是实现社会发展成果共享的应有之义。5月30日下午,围绕数字社会适老化建设这一主题,老龄文明智库专题研讨会在南京举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袁光锋作为主讲嘉宾带来了《老年人的“数字化生存”》的主题分享。研讨会由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老龄文明智库专委会特约研究员何可一主持。

现场,袁光锋从理解“数字化生存”、老年人的“数字化困境”、提升老年人的数字媒介素养以及数字技术适老化等方面全面剖析了当前在数字化的“快捷”与老年人的“慢热”之间的现实问题,并对数字社会的适老化建设进行了路径探索。

“数字化和老龄化两种趋势之间发生了冲突,老年人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下成为一种弱势群体。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遭遇了一系列的数字化困境,表现为鸿沟、陷阱和沉迷”。在袁光锋看来,解决“数字之困”,提升老年人的数字媒介素养发挥着不可替换的重要作用,“数字媒介使用、媒介素养对老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影响较弱,但却能够提升他们对自己健康的主观自评,这意味着数字媒介素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老年群体的健康福祉”。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触网”,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愈发凸显,如何破解这一困境,推动构建平等、包容、可持续的数字社会?主题演讲后,与会嘉宾围绕着相关问题,在研讨会现场展开热烈的交流研讨,从各个维度深刻洞察与解析对科技适老的认识。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教授高山冰认为,“亲情+算法+价值塑造”是解决老年人“数字化生存”的应对之策,在家人的沟通陪伴之外,平台媒体要做好市场化的适老工作,主流媒体则要肩负起价值观塑造的责任,唤醒全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注,重建老年人数字生活的信心。“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强调老年人和数字技术的脱离,我们也要发现他们在积极地融入其中,真正展现一个多元的精神面貌”,高山冰提到,要让老年人对数字的体验,从被动的“数字化生存”转变成一种自主的生活方式,即“数字化生活”,这是对老年人“数字化生存”价值意义的一种重塑。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管理处高级工程师褚连杰提到,江苏正在积极推进电信运营企业完成基础电信企业网、掌上营业厅的适老化改造,提供字体放大、语音辅助等功能的“长辈模式”,目前全省已有600万老年用户使用“长辈模式”进行业务办理。此外,江苏还将根据工信部统一部署的“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从六个“心”着手,推进数字技术的适老化工作,即政策宣贯“入心”活动、调查研究“走心”活动、服务升级“贴心”活动、技能教学“暖心”活动、技术共享“凝心”活动、惠老专场“悦心”活动。

美篇副总裁李玄分享了美篇APP在适老化赛道上的探索和尝试。在产品上,美篇调整了字号、段间距、行间距等,而且将调节按钮设置在了每一篇文章的一级按钮中,同时兼顾移动适用场景和显示效果;在服务上,保留了人工坐席这一最为传统的方式,“从效率上说,保留人工坐席的效率是最低的,但促使我们保留这个坐席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认为人工电话坐席除了解决问题之外还能给老人提供情绪价值,因为有些老人不完全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是需要有人说说话”,李玄说。

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蓝马甲”智慧助老公益项目负责人李冰清现场分享了在开展智慧助老公益行动中的感悟。“本来以为教老年人玩手机很简单,但是上了一堂课后立马发现不对劲了,每个手机的系统、界面、操作按键几乎都不一样,老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李冰清认为,如果每个APP都有统一的适老化操作界面标准,对老年人来说会是很大的利好。她同时提到了家庭在数字助老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发现,子女对老年人的辅导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智能化的适应程度,因为光靠社会志愿者,不可能做到完全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所以每一个老人都要有一位能够求助的‘家庭老师’”,李冰清说。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吴志远关注到了“银发网红”这一群体,他认为,老年人的数字化生存其实是老年人数字交往的一种新的方式,“银发网红”便是老年人积极数字生活的一种实践。“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了银发经济,从文化精神生活的角度来讲,直播包括像所谓广义的网红经济,应该把‘银发网红’这样的一个群体纳入其中,做一个长远的考虑”,吴志远认为,“银发网红”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产业和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研讨会上的不少观点和论见也戳中了网友的心,直播平台上,互动气氛热烈。有网友提问:“我父亲曾经遭遇过电信诈骗,现在对手机等智能设备充满抵触,想问下如何让老年人重拾对智能设备的信心?”袁光锋回答说,老年人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家反诈APP等对诈骗进行识别,提高反诈意识,另一方面则要借助家庭子女的力量,重塑对数字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本场专题研讨会全程在“老龄文明”微信公众号线上直播,新华网、我苏网、荔枝新闻、交汇点新闻、新江苏、紫牛新闻、现代+、新浪网等平台对活动进行了同步直播,全网点击量达181.12万。

数字化和老龄化的同频共振,不仅需要我们在数字技术的适老化上下大功夫,更需要全社会共同携手,提升老年人“数字化生存”的信心和希望,让老年人在科技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接下来,研究会还将持续助力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创新、顶层设计、法规政策和实践探索,为江苏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编:陈紫仪)